第二百九十四 玛雅见闻录(1/1)
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东临加勒比海,北濒墨西哥湾。半岛的东、北、西部是后世墨西哥的领土,东南是伯利兹和洪都拉斯国,西南为危地马拉国。这里气候湿润而温暖,草木丛生。如今的玛雅文明还处于前古典时代中晚期,玛雅城邦的数量很少,大部分还处于村落状态,其中最着名的城市有埃尔米拉多、纳克贝、卡米纳留宇城以及新兴的蒂卡尔,其中新兴的蒂卡尔城毗邻埃尔米拉多,是它的小弟。
由于前古典时期的玛雅城邦基本都不在沿海(后古典时期才在尤卡坦半岛北部沿海出现了不少玛雅城邦),由于此地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帕特罗克勒斯没有亲自前往,因此帕特罗克勒斯派了托托纳克向导和一部分人前去寻找玛雅城市,派出去的军队主要也是黑人,毕竟黑人对热带恶劣的气候有着更好的适应性。
大部队就在湖口的小岛(卡门岛)上建造港口和城堡,并留下了了8000人定居在此。前往半岛深处的商队通过特尔米诺斯泻湖进入了坎德拉里亚河,向上游进发,进入支流派克斯班河后不久,终于来到了埃尔米拉多。
埃尔米拉多城是玛雅文明最早的城邦之一,城市发展也是相对最完善的,玛雅人比高原地区的托托纳克人相对更加温和,而且玛雅人是天生的商人,他们行走在中美洲各个地方,是各地特产的搬运工,用嘴多过用刀剑。
先遣部队和埃尔米拉多人进行了友好交流并相互购买了大量物品,当然,贸易顺差肯定在亚历山大帝国这边,毕竟帝国的商品更加多而精美,而玛雅人则主要是出口大量药材、农产品、贵重木材和贵金属,其他基本上都入不了帝国商队的眼。
书记员把这些药材的特性功能、生长习性和培育要点都记录了下来,那些农产品则大部分在托托纳克人那已经了解到了,没有什么特别的新品。倒是一些玛雅人的老古董如雕塑作为文物被这些人带走了不少,这可要比英吉利和法兰西抢劫圆明园要光明磊落得多。不过这时候玛雅文字还没有被创造出来,所以也不存在碑文之类的东西。
距离埃尔米拉多没多远,也就在东南9帕拉桑的距离外就是纳克贝,通过对埃尔米拉多、纳克贝和卡米纳留宇城等城邦的挨个拜访,总共卖掉了5000多吨的货物,获得了1000多塔兰特的黄金、8000多塔兰特的白银和左右塔兰特的纯铜,以及数不尽的玛雅商品。其中放不起的,用硝石和香料进行低温和防腐处理。
这下子把玛雅各城邦的国库几乎都掏空了,他们对帝国的武器虽然很喜欢倒也没有托托纳克人那么痴迷,但他们对帝国的大量精美的玻璃制品、瓷器和精美的大理石却非常着迷,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每人每户都想要个一两件或者更多。而大理石之后被他们用来建造和装修房屋,更是用来建造金字塔和庙宇,而这一次的量远远不够,后面长期从帝国大量的进口。
玛雅人也从帝国引进了大量的新的农产品,在自己城邦种植了起来,并逐渐推向了更远的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及中美洲南部地区。新品种极大的丰富了当地的物产,无数的新式生活用品极大地提高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当地人大量寻找矿藏,对金矿、银矿、铜矿,几乎只要是金属矿藏,不论什么,他们发现就会去开采,不懂开采就找上亚历山大帝国的人前来共同开发。在这样疯狂的探矿之下,危地马拉地区大量的银矿和镍矿被发现,最后在尼加拉瓜地区发现了一百多条金矿矿脉,在哥斯达黎加的南北也各发现了两座大金矿和少许银矿,巴拿马地区发现了巨大的铜矿。
前往玛雅城邦的书记官记载了这次行程和关于玛雅人的很多资料,通过他的记录,让世人对玛雅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吸引了后面的探险者前来这里探险和寻宝……
“我带着强烈的好奇心随着船队来到了埃尔米拉多,它的中心部分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包括五个广场和中央城堡。除了规模宏大之外,不少神庙还有奇妙的意义,它们竟跟天文历法有关。其中有专门纪念发现日蚀的庙,专门纪念观测金星的庙。其中大大有名的‘象形文字梯道’,这个梯道有八米宽,共九十级。上面刻了两千个象形文字,虽然我不太清楚写的是什么,但我知道是关于天文方面的内容,它是世界铭刻中的杰作,期待着以后有人来发现更多更精确的内容,为天文学的发展添砖加瓦。”
“玛雅人使用的主要是石斧、石锄、石臼和一些木头尖棍,还有一堆燧石。陈列的农作物有玉米、蚕豆、番茄、南瓜、可可豆和棉花等。我不禁怀疑种庄稼用木棍顶啥用?还有那些石头,搁到地里去,不反而碍事吗?我们以前参加平整土地劳动时,全都是将碎瓦乱石拣出来向外扔的,从来没有往地里加石子。”
“然后祭司出身的向导解释说,玛雅人的住地林木参天,草比人高,要种地,必须跟草木争地。不过,他们开辟耕地的办法是极其艰苦的,也是非常巧妙的。这里的气候基本上是半年旱季,半年雨季。聪明的玛雅人已经能根据观察天文,计算出什么时候是旱季,什么时候是雨季。在旱季里,他们先用石斧将小树砍倒,再用石锄刨出树根。大树砍不动,就将它的树皮剥去,没有皮的树很快就干枯了。然后用燧石打出火星来,引燃浸过油的棉花,造成大火,将树和草全烧掉,草木灰还是好肥料呢。”
“雨季快来到时,玛雅人便开始播种,不再去整地了。播种是前面一个人用尖头木棍戳个坑,后面一个人将玉米和蚕豆丢进去,埋上土就算完事。以后的活就只剩下赶走鸟兽,保护庄稼不受侵害了。雨总是来得很及时,小苗成活率很高,庄稼成长的阶段也从来不缺雨。”
“玉米成熟了,玛雅人有个特别办法,他们不是收回去再晒干,而是先将玉米棒子掰得头朝下,让棒子挂在秆上,在地里干透了再收回去,这倒可以省得回去再晒费事。听到这儿,我不禁心想,在地里干了再收倒是省事,但玉米熟了不收回去,连棒子带秆留在地里,那不占了地,耽误种第二茬庄稼?岂不影响全年收成?种半年歇半年算啥?”
“学识渊博的向导好像已经知道了我有这个问题,接着告诉我,玛雅人这样种地是因为人少地多,玉米收成又高。即使用在我们看来极为原始的耕作方法,玛雅人的粮食也从来不缺。他们甚至普遍采用休耕法,一块地种上三年就休耕,暂时不种,再荒它三年,到第六年又开始放火烧荒播种。”
“这种三年一休耕的办法,是跟农村公社土地分配制度一致的,是互相配合的。这时候的玛雅人处于原始社会已经解体,正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阶段,氏族公社变成了农村公社。但是,农村公社里各家都还保持着原来氏族的名字。土地归农村公社公有。不过,每家都可以分种一块地,这些地都是清除树林后开出来的。各家的地种三年后重新分配,这正好跟三年一休耕的生产方法配合起来。”
“玛雅人不仅农业耕作方法特别,打猎方法也挺新鲜。除了石斧和石矛之外,玛雅人自己会制造一种“弩管”。那是一个圆筒,一头绷的有弓弦,用来将粘土搓的干泥球弹射出去。弩管主要用于打鸟,打中的鸟不带箭伤,有时还可以连发数弹。他们猎兽的镖枪,叉鱼的鱼叉,也有大小好多种。玛雅人为什么这样讲究打猎捕鱼工具呢?向导跟我说是因为他们还不像我们这样擅于饲养牲畜,肉食品全靠渔猎得来,所以特别重视打猎捕鱼工具。玛雅人打猎捕鱼以及采盐时,都是全公社出动,就像狼和非洲鬣狗一样成群结队地行动。”
“每到秋季,庄稼基本收获完毕以后,玛雅人就大规模出猎了。这时候,天高气爽,猎人们个个精神抖擞。我亲眼见证了他们的一次打猎。在森林深处,全体公社青壮年男人正在围攻两头大金钱豹。一头金钱豹身上已经中了几支利箭,但依然很凶猛,还能站起来,张着血盆大嘴,舞着铁钩般的爪子,扑向同它搏斗的七个猎人。勇敢的玛雅猎人分出四个从侧面用镖枪扎向大豹的肚子,两个用斧子砍向它的前,另外一个仰面刺豹子胸部的猎人,已被它抓伤,向后倒下,赶来的人连忙将他扶走。另外一头大豹已经爬到树上,正回头对猎人张口怒吼。树下五个猎人正张弓搭箭,瞄准那头猛兽,将它射了下来,奄奄一息的豹子最后被猎人结果了性命。另一拨公社渔人正在河中叉鱼,独木舟中的渔夫们有的凝视河水,高举鱼叉;有的咬紧嘴唇,飞叉入河。另一艘独木舟中的渔人正兴高采烈地捞取被叉中的大鱼。山岗树下,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用弩管发弹打鸟,被打中的十几只鸟纷纷落地,其余的鸟慌忙飞逃……我不禁想着,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大概也过着这样的生活吧。”
“玛雅人也有着他们的手工业品,他们有火山玻璃制的石刀、石臼、石雕、棉纱、布匹、金制首饰和刺绣品等。玛雅商人会把这些手工业品运到外地去卖。这些手工业品曾经远销到托托纳克人和北面大陆南方沿海以及大海上的一些小岛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