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 第278章 武五年,金榜题名

第278章 武五年,金榜题名(1/2)

目录

章武五年,六月初。

距离五月份的科考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长安的夏日就这样悄悄到来,阳光透过甘露殿窗棂的琉璃瓦,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

此时的刘瑁端坐于御案之后,面前整齐地摆放着一摞摞批阅完毕的试卷,而最上方,则是一卷用明黄色锦缎精心包裹的卷轴,本届科举的最终登科名录。

负责此次科举主考的中书左丞毛玠、右丞田丰以及兼管吏部的华歆皆侍立在侧,神情肃穆,眼神中却也难掩一丝期待。

这场五年一科的盛事,不仅关乎无数士子的命运,更牵动着大汉未来的根基。

刘瑁缓缓伸出手,将卷轴拿起,一行行用工整小楷书写的名字映入眼帘……

此次共取士四十人,与首次科举相比,人数仅仅增加了十人,但刘瑁知道,这四十人的分量,却远胜上次。

随着大汉疆域的扩展,纳入治下的郡县增多,加之允许魏地士子应考,此次科举的竞争远胜从前,这四十人的分量,自然也更重。

随着刘瑁的目光在榜单上缓缓移动,他的眉头时而舒展,时而微蹙,指尖偶尔在几个熟悉或引人注目的名字上轻轻敲击着,陷入了沉思……

“孝先、元皓,还有子鱼,你们都过来看看。”

刘瑁并未立刻做出评价,而是将展开的榜单朝侍立在侧的毛玠、田丰和华歆递去。

毛玠率先上前一步,目光在榜单上迅速扫过,片刻之后,他那素来严肃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陛下,此次取士,寒门子弟数目较之上次,有显着增长啊!四十人中,竟有十八人出身寒门,尤其……尤其这进士科状元,竟又是来自荆南零陵的寒门,蒋琬蒋公琰!”

华歆也凑近细看,捋着胡须缓缓点头:“不错。蒋琬此子,臣亦有所耳闻,听闻与周不疑乃是同乡。其郡试策论便已显露不凡,不想此次省试竟能力压群英,拔得头筹。

这无疑是在向天下昭示,陛下开科取士,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寒门亦有登龙之望!”

刘瑁微微颔首,脸上缓缓浮现了一丝笑容。

上次科举,三十人中寒门仅占七席,且大多在进士科之外。

而此次虽世家子弟仍占二十二席,但在竞争更为激烈的背景下,寒门不仅未减,反而数量增加,尤其是又夺下了分量最重的进士科状元!

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科举这把刚刚出鞘的刀,虽还不够锋利,却已在世家门阀那看似铁板一块的垄断上,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

“这次的进士头名,竟不是文伟,而是蒋琬么……”

刘瑁的目光再次落回状元蒋琬的名字上,他想起了上届状元,那个惊才绝艳的荆州神童周不疑,同样来自零陵。

而如今蒋琬再夺魁首,莫非零陵真是人杰地灵之地?

更何况,蒋琬这个名字,在他来自后世的记忆中,分量可是不轻啊……

要知道诸葛亮之后,支撑蜀汉的栋梁之正是蒋琬、费祎、董允三人,而如今,这三人竟都已在自己麾下!

此次进士科榜眼不是别人,就是西川四相之一的费祎。

这费祎乃江夏费氏族人,算是皇亲国戚,又出身国子监,还是长安县试头名,原本状元之位理应是其囊中之物,不想却惜败于蒋琬。

刘瑁暗忖,看来这蒋琬的策论确有惊人之处,能让考官们将其置于费祎之上……

至于探花荀闳,乃荀谌之子,荀彧之侄。

此次颍川荀氏再次有人名列三甲,无疑展现了顶级世家的深厚底蕴,也印证了刘瑁在科举中并未刻意打压世家。

毕竟,科举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更公平、更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打破世家对于朝堂的垄断,而非将世家全盘否定。

这些世家中的优秀人才,同样是大汉复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接着,刘瑁的目光缓缓向下看去。

明算科的三甲被称作畴元、策眼、璇花,当看到畴元桓范的籍贯,豫州沛国时,刘瑁的眼神骤然一亮。

这无疑是冒着巨大风险,从曹魏治下辗转投奔而来的士子!

而此次桓范的成功登第,其意义远不止于为大汉再添一名算学人才。

桓范的成功证明了大汉的科举制度,不仅对内有吸引力,对外,尤其对那些在九品中正制下感到前途渺茫的魏地士子,同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这无疑会鼓励更多身在魏境的才俊冒险来投!想到这里,刘瑁心中暗喜。

看来,当初特设考场允许魏地士子应试的决策,是走对了!

只是刘瑁并不知道,此人便是南北朝时期的权臣桓温的先祖,即将在未来担任着重要角色……

策眼徐延,乃是尚书令徐庶之子。

徐庶虽出身寒门,但如今位高权重,其子徐延能中策眼,亦在情理之中。

璇花庞林,则为军师中郎将庞统的弟弟,荆州庞家也算名士辈出,在科学院和儒学院中皆有子弟,庞林有此成就,理所当然。

明法科三甲名唤宪元、鉴眼、棘花。

其中宪元不是别人,正是他颇为器重的陈留高氏,高干的弟弟,法令达人高柔之子高俊。

须知高柔精通律法,而高俊子承父业,夺得宪元实至名归。

鉴眼法邈,乃法正之子。最后的棘花张毣,则是如今的朱提郡太守张裔之子。而这几人的入选,既是对他们自身才学的肯定,也是对他们父辈功勋的一种延续和回报。

明史科三甲被称作麟元、青眼、墨花,此三甲之名分别落入了顾邵、庞山民、薛综之手。

其中顾邵乃江东降臣顾雍之子,吴郡四姓之一;庞山民是名士庞德公之子,荆州庞氏之后;薛综则是原在交州,后主动前来长安投效的交州名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