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福王:李定国,我不希望你死在自己人手中。(2/2)
老朱:忘了?我帮你把九族找来想一想?
众人点点头,示意自己记住了。
按礼应该起身行礼回话,但老朱觉得太过繁琐,万一因为对自己起身行礼而导致忘记天幕内容,那也不好罚别人嘛。
老朱:咱还是善解人意的。
老朱见众人点头,喝了一口梨汤润喉,示意朱标与起居郎跟自己一起出去。
“标儿,你说他们看见天幕,会吸取教训吗?”
“后人有句话说的很对:人类从历史中唯一吸取到的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
闻言,老朱长叹一口,“罢了,儿孙只有儿孙福,随他们吧。”
拍了拍起居郎的肩膀,老朱让他坐下,拿好笔、沾墨、摊开纸张。
“开始记,咱要开始哭了。”
“咱的丞相啊,咱的诸葛啊,咱连你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老天不公啊。”
起居郎捂着耳朵,无奈的看向朱标:“太子,您和陛下商量一下,别哭了,我直接记。”
朱标嘴角抽抽,摇了摇头。
你以为我没劝过?
可爹说:咱不做那种瞎编、伪造史书的人,说哭三天就三天,说不吃饭就不吃饭。
老朱是真的三天没有吃饭。
但除了米饭,肉、菜、烧饼……
马皇后还打趣:“不是三天不吃饭?”
“对啊,咱吃的烧饼,烧饼是饭吗?”
……
大明,崇祯八年。
陕西。
“定国吾儿,这次……”张献忠面色有些忧愁,忐忑不安的开口。
李定国斩钉截铁的说道:“将军,一定行的!”
李定国很肯定,只要福王将书信带给崇祯,他一定会同意合作抗清之事,给自己等人名分、自主权。
若在一个月之前,李定国还不敢如此肯定。
但见到了福王将能变卖的东西都卖了,购买成粮食等物北上,甚至还在途中分了些粮食给饥民,李定国就知道现在的大明不一样了。
至少在对待异族的态度上,大家找到了共同点。
相遇之时,张献忠还想抢福王一把,但被李定国拦住。
“他奶奶的,这么多的粮食,早拿出来怎么会饿死那么多人?”
福王委屈巴巴的解释道:“将军,你可冤枉我了,我有粮不假,但绝对没这么多。”
“我这都是拿土地从那群地主大户手里换的,特么的,国难当头,他们居然趁机压价,否则粮食还得多十成!”
“十成?”
张献忠觉得福王不学无术,连基本的算数都不会。
听到这话,福王气的怒拍桌案:“这还是往少了说,那群贼人,买地的价钱按照市价,卖粮的价钱也按照市价,里外里算下来,还不止十成!”
张献忠这下懂了,如今这年景,地便宜、粮食贵。
“你不是王爷吗?他们连你都敢坑?”
“他们连陛下都敢坑,何况是我!”
“国难当头,他们真不怕满清入关?后人不是说的很清楚,满清入关之后,他们过得比现在还惨。”
“呵,刀子没落到身上,他们是不会觉得痛的。”
临别之际,福王送了一份名单给张献忠,上面清楚的记载着各家大概有多少粮食、金银。
“你这是让额们当打手帮你报仇?”
“这群人,全杀了也没一个冤枉的,欺男霸女、强占土地、逼良为娼,和人沾边的事情,他们是一点都没做。”
张献忠指着才交给福王,让他带给崇祯的书信,为难的说道:“额们才让你带书信给崇祯联络,表达合作抗清的意愿,扭头就杀大户,不好吧?”
“将军,我们现在是匪,抢大户不是很正常吗?”
李定国看向福王:“将来陛下愿意合作,肯定会赦免我们的罪过吧?”
福王哈哈大笑道:“李定国,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后人如此称赞你了!”
“张将军,你有这义子,可比亲儿子还管用!”
李定国纠正福王的说法:“我已经恢复原姓。”
福王摇了摇头,隐晦的看向张献忠的其他几名义子,对李定国提点道:“孤虽然是个废物王爷,但也知道有的时候好心不一定办好事。”
“我希望你死在抗清的路上,也希望你死在灭清之后你我两方交战之中,我甚至希望你可以坐上那龙椅之上,重现太宗之时的汉人荣光。”
“唯独不希望你死在自己人手中,你且去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