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灭“丐”旨意(2/2)
最后只能趁着除寇军与“万角”流寇交战的时候偷偷离开,然后投靠了“万角”流寇。
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木匠,杰的大印他是知道的,去到流寇那里后,他花了一天的时间复刻了差不多的大印。
流寇动用了马车日夜不停的送他回京城,在距离京城二十多里时才让他自己骑马回来。
之所以没有想过靠驿站士卒传回信,这就涉及到驿站的“双向性确认”。
末位驿站收到加急的信后会马不停蹄换人换马送信,可也会朝上一个驿站的人确认送的信件大小、内容。
由此再往回跑一遍,这一遍的速度可以稍慢,但不能不做。
如果末尾驿站和前一个或者首为驿站护送的信件大小、数量、内容有所不同,那就说明传急报的信有问题。
这需要多花一倍的人力物力,但能确保朝廷和远在外面征战的将领消息是一样的。
但这其实是顺路的,甲驿站的士卒去了乙驿站,乙的又去了丙的,以此类推,只是让他们在其他驿站多待几天,回原驿站的时候把末驿站送的信件详细告诉原驿站负责人。
八百里加急其实也就跑两天,只需要在驿站待几天就可以了。
上一个驿站负责人如果发现异常,他就会立刻再派出一人,跳过末驿站或下一个驿站告知上一份信件有问题。
就算没有异样,负责人也会让停留在自己驿站的上一个驿站驿卒把消息传回去。
没有异常,回去的驿卒就不用那么着急,这是为了保护马匹。
……
所以,流寇才会把那叛变的士卒伪装成不经过驿站,一路疾驰回来的败卒。
这样就不会立刻被察觉有问题,他们也不敢随便在中间驿站加一份来路不明的急报,更不会调换两份急报。
因为今天就有末尾驿站的人过来询问,确认驿卒是否将信送达,为什么未见驿卒返回。
我让手下把那名关在天牢的驿卒放了出来,让手下解释了原因,随后给了那驿卒一笔钱当做补偿。
……
丐帮!一个江湖势力,居然要插手朝野,那这个帮派自然不能留,我又出了一道旨意,让地方官员告知全伊国百姓。
这是一道灭“丐”旨意,我要让百姓和乞丐都不要加入丐帮,直接把丐帮定义为“造反”的江湖势力。
加入丐帮就是和朝廷作对,就是头顶着“造反”的名义。
我没有说要怎么怎么对付丐帮,让官员们先不要动丐帮,是杀是关这都不重要。
如果下发具体处置方法,肯定会有一些官员对百姓或敌对势力抹黑,把对手都当做“丐帮”处理掉,这会增添“冤假错案”的数量。
有人不满他们,那些官员还会说:“这是陛下的旨意,怎么?莫非你也是丐帮的?来人抓了。”
这是打着我的名号在行事,麻烦只会越来越多。
等杰他们回来,我就准备在雨州对丐帮动手,这个时间我感觉不会太长,最多还需要半个月。
因此,我只是告诫百姓和乞丐不要加入丐帮,等我真正掌控雨州的时候,就是加入丐帮之人命丧黄泉的时刻。
处理完丐帮的事,让周展功继续查找“暗部”逃跑的人,同时抓了一批被丐帮收买的官员。
……
两天后,十一月十九。
看着手里的三份奏书,我十分郁闷。
两份是地方官员弹劾泗州太守徇私舞弊,早已经定下州试的解元归属,太守的子侄——全有换。
一份是悯州送来的,说是奏书,倒不如说是铺开有差不多十米长的捆起来有腰粗,有腰高的“万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