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要不,换把剑(1/2)
在历史的长河中,末代帝王的命运与抉择,往往被后人反复评说。
即便是一位昏庸至极的末代皇帝,倘若能在国破之际,毅然决然地选择壮烈死国,即便一生碌碌无为,至少也能落个有骨气的名声。
就像崇祯皇帝,虽未能力挽狂澜,拯救大明于大厦将倾之时,执政期间也多有失误。
但当李自成的大军攻破京城,大明江山即将落幕时,他自缢于煤山的歪脖子树上,以死殉国。
这份决绝,赢得了后世的敬重与同情。
人们谈起他时,更多的是一声长叹,感慨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而非苛责与谩骂。
他的死,为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尽管明朝末年千疮百孔,但后世之人并不会以之为耻。
同样,就算好像不怎么样,都撑不到百年的大元朝,在历史的记载中,也得到了相对公正、平等的评价。
然而,大清王朝的落幕,却成为整个东方史的耻辱。
溥仪,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本有机会以自己的行动,为这个已经落幕并耻辱近百年的王朝挽回一丝颜面。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当他面见倭皇,如果他心中尚有一丝血性,即便手无寸铁,也能奋不顾身地挥拳相向,哪怕无法伤到对方分毫,最终血溅当场。
那大清王朝也会因他这一壮举,在史书中留下一段别样的篇章,让后人将其视为正常的王朝更迭,而非一段充满屈辱的历史。
但他没敢动。
所以,大清灭亡多年后的今天,那段历史依旧是人们不愿触碰的伤疤。
清史,就像一个被尘封的禁忌,史学家们避之不及,生怕笔下沾染一丝那段屈辱历史的尘埃。
因为,实在是太丢人了!
此刻,天空云霭翻涌间,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偶然现身的百姓影象错落着出现。
他们的目光,皆牢牢锁定在溥仪那副卑躬屈膝的狼狈模样上,眼中的失望如墨般晕染开来,脸上写满了对这王朝末世之君的痛心与很其不争。
须臾,清末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画面,仿若被风裹挟的烟雾,飘飘摇摇,缓缓消散,似是自知罪孽深重,根本没有资格在这片象征着历史荣耀与尊严的天幕久留。
不知从何时起,那些穿透了悠悠岁月、来自不同时代的目光,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齐刷刷地落在了地面上的陈耀祖身上。
那一道道目光中蕴含的殷切期望,如滚烫的暖流,让陈耀祖瞬间感受到了肩头突如其来的重量。
他读懂了目光中的意思!
更看懂了其中殷切的厚望。
不知是不是错觉,陈耀祖感到心中涌起一股热流,鼻子微微有些发酸。
他不知道,这些先祖的影像为何会出现,又为何会殷切的看向自己。
大概是因为,他如今在拓土开疆,又刚好遭遇了世界裂缝
他更懂这些先祖影像们的期望是什么。
于是挺直了胸膛,郑重地拱手行礼,声音激昂洪亮响彻四周:“请诸位华夏先辈放心,晚辈定不负血脉荣耀,必为东方人的拓土开疆、重返世界民族之巅竭尽全力!
不管面对的敌人是人是神,但凡敢与我东方人为敌,剑锋所指之处,便是其灭亡之地。
若有敌人敢对东方举起刀兵,我定然敢战能战,至死方休!”
在这之前,陈耀祖一直以为这些先辈的虚影,不过是先辈意志的短暂显形。
本是出于对先辈的崇敬,才在这如炬目光下,立下如此豪迈的誓言。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话音刚落,天空中骤然响起一声深沉且宏大的声音,仿若来自亘古的回响:“很好!那么你剑何在”
嗯
这个声音……
陈耀祖惊愕地抬起头,入目所见,天空中那些虚影人群脸上皆是赞许微笑。
而位于最高处的始皇帝嬴政,那气吞天下如虎般的威严中,眼神里也带着认可之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