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358生态循环全程无污染(1/2)
二十三个电力班组,一百一十五个电力作业人员,车队直接开进了当地的电厂院子里面。
相较于哲通电力的大小厂区都是干干净净的状态,这里的电厂就显得脏乱差多了,满地的煤渣外加大小杂物。
不过倒也能理解,毕竟烧煤发电咋可能干净的起来,哲通那属于是生物环保发电,生产池里再种上一些阔叶植物,甚至都产出不了垃圾。
蚂蚁生活产生的各种消耗等等,都能直接被土壤吸收转化成植物的养分,另外这些植物还能再为蚂蚁所用,等于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这样的状态自然也产出不了什么垃圾,而且哲通不光是具备一个科技条件,还具备了最好的生物科学家,这些人的数量可不少。
都是林哲安排猎头公司之类的高薪聘请过来的,由气候学家和宏观自然学家组成的顾问,在一些事情上给到集团足够和正确的反馈。
另外还有昆虫学家等等,这些人都是一等一的人材,他们在集团内拿着高薪也负责处理好相关事项,给出最合理的搭配。
哲通在生产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二次污染和二次损害环境的事情发生。
当地有当地的情况,所以大家也都能理解,毕竟就这么一个小电厂,把老板在内的员工全部算起来,包括门卫大爷在内一共也不过九个人不到十个。
这厂子在临仓镇上这么多年运营,老板也大大小小投资了好几百万,靠着这些年收电费赚取微薄的利润这十几年下来投资也早就少了回来,也没少赚。
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的,但也多少比普通人强上不少,毕竟手底下八个员工,这一个月发工资也得发出个几万块出去。
这些年靠着这个小电厂,虽然骂没被少骂,但也赚出了一辆五十多万的车子,外加县城的两套房,银行存款也不少。
反正随着年纪大了,这摊子也确实有点力不从心了,再加上这些年钱是越来越不值钱了,煤价什么的一路上涨带动成本。
他们这电费又不好涨,利润空间再次被进一步压缩,所以现在哲通来接手,老板说实话也是挺愿意的,毕竟哲通可不白票。
虽然官方牵头,这要是换做其他人可能就强取豪夺空手套白狼了。
但林哲不会,这些老板人家也不是大风刮出这么一个个电厂,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格,自己给出多少就出多少。
包括临仓镇上的这个电厂,他们的这些电厂设备什么的哲通还真看不上,但小镇中心的电路建设的还不错,哲通这边派出的专业团队给出的价格是八十万的价格。
这个价格看起来很低,但实际上符合市场这个功率。
因为整个小镇中心街道的电路建设相当不错,但除此之外别的能被哲通接收的东西还真没有了,只是一些电缆和人工建设费用。
当初投资几百万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折价八十万的价格确实够。
而且这八十万只是哲通给到的一个电路接收费用,另外还会出笔钱把这个小电厂的厂房给买下来。
这要是其他小村子什么的,一个哲通供电箱就能搞定,也用不了大的厂房什么的,一间房就能搞定形成一个哲通供电站。
但这临仓镇上确实入口比较多,是一个大镇子,用电量也是那些人口几百小村子的几十倍,这样的情况一个供电箱那种模式肯定玩不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