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绿林眼线(2/2)
这些绿林人士受曲绍扬委派,故意渗透到对方阵营中,以便于替曲绍扬打探消息。
最近倭人活动的有点儿频繁,曲绍扬借机上奏,就是敲打敲打他们。
没多久,曲绍扬在朝廷授意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禁止倭人在居留地之外居住。
倭人也察觉出来了,清廷的这位吉林将军,始终对他们有敌意。
于是那些人想了不少办法,通过各种渠道,想要与曲绍扬交好。
对此,曲绍扬不表示任何态度,言明所做一切,皆是受朝廷指派,他个人对倭方没有任何意见。
紧接着,曲绍扬便委派吉林地方自治会会长松毓,带人赴倭国以及国内各省考察新政、学习经验。
这么一来,倭国那头也懵了,谁也摸不清曲绍扬究竟是什么态度。
正月十八,天志和婉瑜的孩子满月,天志特地告了假从天津赶回来,一家团圆。
天志都这个岁数了,才得一个闺女,简直稀罕的不得了,恨不得整天抱在怀里不放下。
夫妻俩商议之后,给孩子起名张曼舒,小名玥玥。
天志回来,曲绍扬就算是再忙,也得找机会聚一聚。
白天曲绍扬忙于公务没时间,晚上哥俩凑一起,弄几个小菜,来两壶酒,边喝边聊。
张天志从吉林回到天津后,因其勘界立功,被派到第四镇炮一标任标统,驻守天津静海。
当初天志从吉林离开时,曲绍扬和刘东山给了他大笔的银钱,于是在天津买了一处宅院,家里雇了丫头婆子。
只等过一阵子天气暖和了,玥玥再大一些,便把婉瑜和孩子接过去。
得知弟弟被提拔,曲绍扬也十分高兴,于是鼓励他好好干,争取将来能再往上升。
北洋第四镇虽然比不上第三镇纯粹老袁嫡系,但也相当不错了。
天志还不到三十岁呢,就能混到标统,前途不可限量。
张天志是告假回来探亲的,时间限制,不能久留。在家陪妻女几天,便急匆匆离开,返回天津了。
正月二十六,清廷与沙俄代表在哈尔滨召开税关特别会议。
滨江道道员何厚琦、黑龙江交涉局总办宋小濂,同沙俄驻哈尔滨代理总领事刘巴、外阿穆尔地区税关监督特拉金等进行会晤。
会上就哈尔滨海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制定了《北满税关试办章程草案》。
随后,沙俄撤销其驻长春军政署。
曲绍扬下令,禁止民间向外国人出售、出租土地,一旦发现,交易不作数,还要严惩。
二月初一,根据《中美通商条约》,在安东口岸设立安东税关,随即举行开关仪式,安东港正式成为对外贸易港。
各国纷纷在安东设立商埠、使领馆等,安东迎来又一次大发展。
新源家儿子满月,刘东山大张旗鼓的摆满月酒,款待亲戚朋友。
陈秀芸怀有身孕不能前去贺喜,由孟兰心代替,送上一份厚礼。
新源没在家,刘东山和赵秉璋俩人商议之后,给孩子起名叫刘松诚。
满月宴过后,赵家接了赵颖兰和小松诚回去小住,民间管这叫躲尿窝子。
新源媳妇生娃的消息,早就想办法往德国那头送信了,只是山海阻隔,一时半会儿的新源接不到。
再者,就算接到了消息也没用过,新源的学业还没完成呢,不能回来看孩子。
出了正月,将军府衙署的事情越发忙碌起来,曲绍扬每天早出晚归,忙的脚不沾地。
二月末,杨春红的义兄杨玉麟来到吉林城,借着看望杨春红的名义,实际上是来找曲绍扬。
“曲将军,我这有一封信,你看看。”书房里,杨玉麟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了曲绍扬。
曲绍扬接过信一看,赫然发现这竟是同盟会宋某人,写给三省绿林武装首领的。
宋在信中称赞杨玉麟等人,集义辽海之间,以扶弱抑强、抗官济民为志,有远大抱负。
号召众人统集辽河东西,黑水南北之义军,合为一团,共举大事。
信里还分析了两点,总体思想就是争取东北这群别人眼中的马匪,使其从分散斗争转为相互联合,从经济斗争转向革命。
南北交攻、共图大举,是宋联络东北“马侠”的根本目的。
“将军,我打听过了,收到类似信函的有李逢春、朱二角、杨国栋等不少人呢。
这里面有一大半都是咱的人。
你看这件事怎么办是派人直接把他们抓起来,还是”
杨玉麟接到信之后,立刻就来吉林城找曲绍扬了,从他本心来说,根本不想跟这些人有什么牵扯。
他们这些人,有曲绍扬在背后支持,提供粮饷和军火。
时不时的抢老毛子、小倭子,或者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老财,日子过的别提多逍遥了。
那些人想着凭一封信,就让他们卖命,可能么
就算信里头,把他们这些人夸成儿,没有点儿实惠的,谁能出力啊
曲绍扬的眼线五行八作都有,分布各地,其实他这几天也接到消息了。
宋化名桃源宗介,与倭人古川清从东京启程,到门司汇合白逾桓,渡过鸭绿江抵达安东。
看起来,这些人此次到东北的目的,就是联络各地武装,想要起义。
“大哥,眼下这些人的意图不明,咱们也不好轻举妄动。
这样,劳烦大哥回去后,给他们个回信,邀请这些人面谈,顺道摸清楚他们的真正目的。”
曲绍扬对这些人,没多少好感,也说不上反感。
怎么说呢,清廷腐败,有识之士觉醒,试图用各种方法救过图存,值得尊敬。
但是,曲绍扬并不想跟这些人搅合在一起,也不希望东三省闹出太大的动静来。
东北人民已经够苦了,连年兵灾,好不容易又有个喘息的机会,就消消停停发展得了,可别掺和那些事儿。
老百姓不关心谁当皇帝,他们就想安安稳稳过日子。
但是,曲绍扬必须得掌握那些人的动向。
所以他才给杨玉麟支招儿,想办法打入那些人的内部,探听消息,再做下一步打算。
杨玉麟听完点点头,“好,那我就明白怎么做了,回头我联系李逢春他们。”
就这样,杨玉麟没在将军府停留,只见了杨春红一面便悄然离开。
三月初,李逢春邀请宋、古川清等人到大孤山面谈,表示拥护盟会领导,共同成立支部。
同时,杨玉麟还了解到,宋有意亲自前往夹皮沟,拜访韩登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