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五十四章 造福燕京文学创作爱好者的活动

第五十四章 造福燕京文学创作爱好者的活动(1/2)

目录

同一个故事,换不同的人来写,还能玩出花来吗?

事实上,还真能!

傅林眼前的三篇小说,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要不是我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一个大体相同的故事能写出不同的风格来。三篇小说中,陈建公同志的内核偏向荒诞,查剑英同志的隐喻颇多,看了让人不寒而栗,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而胡老师,你的作品才是最特别的!乍一看写的是爱情,可内容又过于荒诞,但细细思考,又觉得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能。最多只是形式有所区别。”

傅林实际上说得并不全,他觉得胡为民的那篇小说还有许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只是受限于时间和地点,来不及他细细品读。

“胡老师你的作品最好,但其它两篇短篇也不差,让我很难做出选择啊!”

胡为民神色不变,语气平淡地说:“为什么要做出选择呢?”

“嗯?”

胡为民好整以暇道:“既然三篇小说都写的好,为什么不能全部刊载呢?”

“这……这怎么行?三篇小说故事一样,如果全部刊载,不是欺骗读者吗?”傅林懵了,他没想到胡为民会出这种主意。

“怎么不行,青年报不是杂志,小说连载只是报纸的版面之一。读者在意的是小说内容,而不是其他。只要故事足够优秀,其他的事还是事吗?”

何况,现在文学圈故事相同的小说同样不少,有些还是大作家的作品,有谁说什么了吗?

胡为民指了指三份稿子,继续道:“更何况,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宣传点。”

“宣传……点?”傅林隐约把握到什么,但还不能确定。

胡为民没有让他失望,接下来一番话,堪称醍醐灌顶。

“傅主编有没有觉得,随着特殊时期结束,文学界慢慢放开束缚,读者对优秀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作家数量的原因,现存的文学作品完全无法满足广大读者。

与此同时,又有无数民间文学爱好者,渴望成为作家。但他们受限于受教育程度,或者完全不懂文学创作,以至于空有一腔热情,却没法发挥出来。

这时候,我和文学社两位同学的作品接连刊载在青年报上。同样的故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和结局,甚至连内核都不同。这等于是一场写作教学,我和文学社的两位同学,将一个小说大纲,掰开揉碎了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他们该怎么写小说。”

说到最后,胡为民眼前发亮,他自己都觉得这事做对了。

只是,他觉得还不过瘾,似乎缺一把火,于是又抛出了个王炸来,“甚至,我可以把小说大纲免费送给所有读者。他们可以按照我给出的大纲进行创作,而他们的投稿目标则是青年报。

到时候傅主编只需要把这些投稿统一收集,然后进行审核,最终优秀的稿件得到刊载的机会。

这场活动下来,读者中很有可能诞生出数位,甚至十数位作家,他们得到成长的同时还能获得稿酬,而青年报也得到了持续性的关注,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胡为民一口气说完自己的想法,目光灼灼地盯着傅林。

傅林呢,则亚麻呆住,哦不,是惊呆了。

他一个八十年代初,老实本分的报社编辑,哪里见过这种骚操作。

不过你还别说,真别说,这种操作貌似真行得通!

胡为民等了半晌,发现傅林神情凝重,有些纳闷,难道他说的行不通吗?

他正思考对策时,傅林凝重的脸上渐渐露出笑容,“胡老师,您这个方法太好了!”

胡为民轻舒一口气,“有用就好,我也就提提意见,能不能行,还是要看傅主编。”

“哎呀,胡老师,您给了我们报社这么好的策划,我们却无以为报,真是……”

今天这事儿,傅林不说感激涕零,却也是对胡为民好感大增。

青年报能和胡老师交好,真是他们的福气啊!

胡为民摆摆手,笑容越发灿烂,“您也别客气,不说咱们之间合作多次,我也受益良多,报答一二也是应该的。就说这事要是能成,我的名声也能更响亮一些,是不是?”

“唉,胡老师,我真是……我真是……要不让我请胡老师吃顿饭吧?”

“吃饭大可不必,咱们之间是君子之交,贵在知心。”

“是是是,胡老师是真君子,才子啊!”

胡为民和青年报的合作算是达成了,他把三份手稿留下,再三推辞傅林的谢意,方才离去。

“胡老师,有古之君子之风啊!”

傅林亲自送胡为民离开报社大楼,直到对方的背影消失在视野中,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

胡为民回到燕大后,找了个机会将他给青年报的提议也说了出来。

“到时候青年报会刊载我提供的故事大纲,只要对写作有兴趣的读者都能根据大纲进行创作,投稿到青年报编辑部的作品,经过编辑部审核,优秀者还能刊载小说连载板块。”

“胡老师,那……岂不是……岂不是说我们要出名了?”

查剑英想到无数对文学创作感兴趣的读者以她的小说为蓝本,激动到语无伦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