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一百零五章 雪姐真好

第一百零五章 雪姐真好(1/2)

目录

隔天胡为民上班的时候,张德宁一脸喜色地找了过来。

“为民,这是我们周主编送你的碧螺春,你收着,千万别客气。”

张德宁没有空着手来,胡为民也没和她客气,“谢了张姐,让周主编破费了。”

他不怎么喝茶,却也不排斥。

而且这两罐茶叶包装那么好,看着就不是便宜货,人家诚心送,他不收反而显得太见外。

张德宁嘴巴一咧,笑着道:“听说这茶是我们社长开会的时候捎回来的,成色特别好。”

胡为民和同事说了声,让她帮忙先看着点,自己和张德宁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

他用张德宁送的碧螺春泡了一壶茶,两人一人一杯。

光闻着味就觉得清香扑鼻,是上好的茶叶,没错了。

“张姐,还没恭喜你,《燕京文艺》上个月可是大卖啊!”

他真心实意恭喜着,脸上的笑容也不是装出来的,“八十多万册,听说比《人民文学》上一期的销量还高,这下,你们算是出名了!”

“同喜,同喜。”张德宁笑得合不拢嘴,最近喜事太多,让她这个编辑都不太适应。

“为民,我也不瞒你。这次杂志大卖,《孩子王》当居首功啊!”

胡为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碧螺春的清香在唇齿间化开,他笑着摇头:“张姐言重了。《孩子王》能引起反响,还是《燕京文艺》这个平台好,你和周主编的眼光准。”

张德宁笑着摆摆手:“你就别谦虚了。这都发表一个月了,到现在,编辑部每天还能收到十几封读者来信,都是谈《孩子王》的。”

她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信,“喏,这些都是写给你的,主编让我捎来。”

“还有信啊,你隔一段时间送一回信,我家都没地儿放了。”

胡为民抱怨两句,却还是接过信。

这是读者的心意,他说什么也不能拒绝。

他看到最上面那封的邮戳是新J生产建设兵团,信封边角已经磨得起了毛边。他心头一热,轻轻抚平信封上的褶皱。

“还有边疆读者朋友寄的信?”

“这不正好证明了你那部小说写得好,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张姐这么说,我有点惭愧啊。”

“那就更要用优秀的作品来回馈读者的喜爱了。”

“在写了,在写了,不要催了。”

“嘿,你写的又不是给我们的。”

张德宁心有羡慕,《当代》能发表胡为民的小说,真是走了大运了。

胡为民理直气壮地说:“没办法,谁让人家太热情,三天两头拜访,盛情难却啊!”

张德宁斜着眼睛看着他,难道自己的拜访还少吗?

也不知道是谁见了她后觉得烦的。

气抖冷!

“对了,为民。”张德宁清了下嗓子,开口征求他的意见,“周主编想在这个月办个《孩子王》的创作座谈会,邀请几位评论家和读者代表,想请你谈谈创作心得。”

胡为民的手指在茶杯沿上轻轻敲打:“座谈会啊......”

对于这类座谈会,他是有些抗拒的。

虽然没参加过,但他听说过啊。

不就是请一些人吹捧你的小说嘛,说好听点是交流心得,说难听点,就是捧臭脚。

当然,他也不会妄自菲薄,因为他知道自己写的小说是真好。

但对于这种活动,他是真心觉得没什么用。

“为什么突然要办座谈会?”

“因为《孩子王》成功啊!”

张德宁很想翻白眼,要是不成功,哪家杂志社会吃饱了撑的办座谈会。

真当这类活动不花钱?

张德宁耐心解释:“销量的影响就不说了,单说文学界,冯老的评价就让你的作品出了大名,也借此进入了官方的视野。要不然,写得再好,不一定能让《人民日报》帮你宣传小说。”

“也就是说我必须去喽?”

“呵呵,要不然呢?”

“要不……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你放心。”张德宁嘴角一抽,赶紧补充,“规模不会太大,就二十来人。主要是《文艺报》的几位评论家,还有北大、燕大中文系的教授。”她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龚雪同志也会来,她最近在《电影艺术》上发的那篇《论知青题材的影像表达》,主编看了直说精彩。”

龚雪的那篇文章也有他的一份功劳,指点的时候,他也没想到杂志社会发表。

更令他想不到的是,张德宁竟然知道他和龚雪之间的关系。

从电影圈到文化圈,两人关系传播的有些广啊!

“倒也不是不行,就怕没空。”胡为民的耳根微微发热,假装低头整理信件:“……时间定了吗?”

“暂定四月十二日,周六下午。”闻言,张德宁喜笑颜开道:“地点就在文联小礼堂,你知道的,就是上次开《班主任》研讨会那个地方。”

胡为民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能不能加个环节?我想请几位真正的乡村教师来聊聊,毕竟小说写的是他们的故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