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一百零八章 文联小礼堂的座谈会

第一百零八章 文联小礼堂的座谈会(1/2)

目录

)

u0014周六的中午,灿烂的阳光洒在燕京城的街道上。

胡为民骑着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向着北影厂疾驰而去。

为了今天的座谈会,他是特意请了假的。对此,馆长也很支持。

当他的自行车在北影厂门口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龚雪早已等在门卫室旁。

今天她穿了件浅灰色的确良衬衫,衣领处别着一枚小小的银色胸针,在太阳的照射下中闪闪发亮。

"等很久了?“胡为民单脚撑地,额前的头发被风吹得翘起一撮。

龚雪摇摇头,目光落在他被汗水微微浸湿的后背上:“你骑得太急了。”她递过一条绣着茉莉花的手帕,“擦擦汗。”

手帕上的香气让胡为民恍了恍神,真是温柔。

还是大姐姐会体贴人。

他小心翼翼地把手帕折好塞进胸前的口袋,正好贴着心口的位置:“上车吧,张德宁说座谈会前还要对下流程。”

龚雪轻轻扶住他的腰,跃上后座。自行车启动的瞬间,她下意识地环住了他的腰,又立刻松开,只虚虚地抓着衬衫下摆。

“抓紧些。”胡为民的声音混在风里,“前面有段路可不好走。

"

果然,经过一段颠簸的马时,龚雪不得不紧紧抱住他的腰。隔着薄薄的衬衫,她能感受到他背部肌肉的紧绷,还有加速的心跳——不知是因为骑车的劳累,还是因为别的什么。

春风拂过她的刘海,龚雪耳尖已泛起了粉红色。

这一刻,她什么都不想,就想靠在他背上,享受着难得的轻松和惬意。

很快,目的地到了,文联小礼堂前已经停了不少自行车。

张德宁远远地就迎了上来:“可算来了!”

“为民,这位就是龚雪同志吧?”

不等胡为民回答,她亲切地拉住龚雪的手,“你那篇《论知青题材的影像表达》写得太好了,今天一定要多发言。”

胡为民支好自行车,突然发现龚雪那乌黑发亮的头发被风吹乱了几缕。他鬼使神差地伸手想帮她整理,却在途空被张德宁撞见。

“哟,为民,你这是一点都不避讳外人啊?”张德宁看着两人,促狭地笑道。

龚雪慌忙自己捋了捋头发,胡为民则假装去调整车铃。

文联小礼堂坐落在一条梧桐掩映的僻静小路上,是座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楼。灰砖砌就的外墙上爬满了常春藤,朱漆大门上方悬挂着“文艺工作者之家”的木质匾额,字迹已经有些斑驳。

推开厚重的木门,迎面是一方铺着暗红色地毯的门厅。左侧墙上挂着幅巨大的水墨画,描绘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情景;右侧则是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着历年获奖作品的精装本。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油墨香和陈年书籍特有的气味,混合着木质地板打蜡后的光泽感。

主礼堂能容纳百余人,今天只摆了二十多把木制靠背椅,围成半圆形。

正前方是个低矮的讲台,铺着墨绿色的呢绒桌布,上面放着玻璃茶杯和一个麦克风。阳光透过西侧高大的彩绘玻璃窗斜射进来,在打蜡地板上投下五彩斑斓的光斑。

北墙上挂着幅遒劲的书法作品,墙角立着座钟。

最引人注目的是东墙整面的书架,摆满了各类文学期刊合订本,书脊上的烫金年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工作人员来回穿梭,搬动椅子、添茶水。靠窗的位置,几位早到的评论家已经热络地聊起来,茶杯里升起袅袅热气,在光束中画出缭绕的轨迹。

胡为民和龚雪两人,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哪都觉得稀奇。

参观完后,胡为民问:“张姐,今天除了我和雪,龚雪同志,参加座谈会的人还有谁?”

张德宁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名单,扶了扶眼镜念道:“《文艺报》的副主编郑明远,燕大中文系的吴祖湘教授,对了,还有你熟悉的《燕京青年报》的傅林……”

她突然压低声音,“文化部文艺局的张副局长也来了,就在二楼休息室。”

啧,还有官面上的领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