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诸神归位(2/2)
还有一个可能是关系比较硬的叫周新民,应该是从部队上退伍回来的在轧钢厂开车。
也是一个人,听说是已经定亲了,分了两间房,住在中院挨着主房的那两间耳房。
除了轧钢厂的,还有其他厂子的人也被街道办安置进来了,包括一个叫郑老实的,住在倒座房挨着大门的那间。
还有一个叫冯修的,是在街道办下属的一个修理厂单位,说是修理厂,其实就是把收购站的东西挑挑拣拣,废物利用,也接一些其他的活。
冯修是个跛子,走路不方便,住在这里可能也是为了照顾生活。
和他一起过来的还有杨满仓,住在前院东北角的那间耳房,他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也在收购站工作。
中院的空房子基本上都被住进去了,还有一个挨着西厢房的耳房,也被街道办安排进去一个叫马上发的,平时做的就是窝脖的活计。
后院还住进来了一个食品厂的年轻师傅,叫谭子,一家四口,也同样是分了一间厢房。
还有是个叫孙小雅的带着两个孩子,说是在供销社上班,当时来的时候还是王主任亲自安排的,一看就不简单。
截至目前,整个四合院除了后院还有一间东厢房和小耳房外,已经住满了,大大小小的加起来有好多人。
从进门开始,住在门房的是唐家的爷孙两个,唐老爷子和13岁的唐虎。
另一边是郑老实一个人,紧接着是阎解成的倒座房,再接着是林向东的倒座房,里面住的是林雪,再接着是赵大河一家四口。
赵大河一条腿截肢,靠着拐杖才能行动,赵家的婶子程灵芝是四食堂帮厨的,两个孩子赵山14岁还在上学,赵莹莹9岁。
经过了一个只剩下框架子的垂花门,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前院,不过倒座房和前院之间的界墙被拆了,也没什么明显的区别。
前院东厢房两间住的是三大爷阎埠贵和杨瑞华以及6岁的阎解放、4岁的阎解旷、3岁的阎解睇。
东厢房还有一间是阎解成的,再挨着的小耳房住的是梁拉娣以及他的四个孩子。
西厢房一间住的是修理厂的冯修,一个人,接着是林青山周梅夫妇和9岁的林向阳,3岁的林月,西边小耳房住的是林老太太。
前院耳房总共有6间,从西到东住的依次是15岁的林向东,19岁的南易,食品厂会计钱大伟陈招娣夫妇,以及他们三岁的儿子钱小军。
穿堂屋东边,钳工苏红喜26岁,一个人,接着是李全唐娟夫妇。
最东边是在收购站上班的杨满仓和他的两个孩子,9岁的杨铁蛋,5岁的杨钢蛋。
前院大大小小的总共有35口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前院地方是不小,但是人也多。
经过穿堂屋就到了中院,一间东厢房和一间东边小耳房住的是赵牙子一家。
赵牙子目前在信托商店上班,赵家的婶子刘芸芸在家照顾,还有16岁的赵新亮,9岁的赵新民,3岁的赵新国。
挨着赵家的两间东厢房住的是一大爷易中海和谭翠兰两口子,还有一间小耳房住的是10岁的何雨水。
西厢房的那个小耳房住的是窝脖马上发,接着是轧钢厂的采购员崔大可一间厢房。
再接着是贾东旭秦淮茹夫妇,贾张氏以及3岁的棒梗。
还有一间东厢房和一间正房住的是工程师程立功和17岁的程家元父子两个。
接着两间正房住的傻柱一个人,再接着是两间耳房,住的是21岁的驾驶员周新民。
中院已经没有空房子了,总共有18口人。
后院,还有大大小小两间房子,现在总共有29人。
东厢房两间住的二大爷刘海中和吴春梅,15岁的刘光齐已经被中专录取了,13岁的刘光天,6岁的刘光福。
西厢房的小耳房住的是收购站仓管员王文武和曹秀两口子。
接着是食品厂的谭子和王兰夫妻两个,以及他们的孩子7岁的谭爱国,2岁的谭爱家。
两间东厢房住的是许富贵陶玲两口子和9岁的许小玲。
后罩房从西到东住的是许大茂一个人一间房,刘洪昌何雯慧夫妻两个一间房,何家的瞎眼老太太以及16岁的何文远,14岁的何文涛,12岁的何文达。
接着是聋老太太,一个人两间后罩房。挨着的是孙小雅以及10岁的孙文茜,6岁的孙文亮。
最角落住的是轧钢厂的钳工沈浩和江红夫妇,以及他们的孩子5岁的沈保军,2岁的沈保国。
南锣鼓巷95号院目前已经有大大小小78个人了,如果真的就一个管事大爷,那还真的是忙活不过来。
(诸神归位,当初的平面图可以拿出来了,等到南易和梁拉娣在一起后会安排住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