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朝会(下)(1/1)
陈庆之见大家都没有别的异议了,便即时宣布:“投票开始。”
乾阳殿内外,早就在各处放置了许多笔墨,方便大家取用。因为是不记名投票,因此每个人拿起笔,蘸好墨后,便各自躲到无人处拿出那枚木牌书写上了,还一直东张西望的,防止其他人看见。之所以如此小心,一是表明自己乃是独立做出选择,而非与他人串连的;二是防止因为投票问题,将来被上位者穿小鞋。
写好后,便可以把木牌藏在袖中,再亲手将其投入放在周衍和唐龙身前的两个木箱中了。一千一百多位官员,纷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随着那一块块特制的木牌被投进箱子中,哐哐当当的不绝于耳。一千多双眼睛看着了,倒是没有人会怀疑这里面会有什么暗箱操作的。而身在现场的其中两位候选人,秦王和宁王,尽管看起来都显得平静,但实际上心里面却是紧张无比的。他们当然知道,一旦失败了,那便也意味着他们的政治生涯从今以后就结束了。因为无论是谁赢下了这一局,都不可能再允许另外一个对自己继续形成威胁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概莫如此。失败之后的人生结局,殊为难料,失去了主动权便只能看别人的脸色了。所以,实在是输不起啊,由不得他们不紧张的。
在大殿的一角,吏部侍郎杨修,眼睛骨碌碌乱转,在两位皇子、陈庆之、周勃、韩林等身上瞧个不停。同样是任职于吏部,对于韩林这位郎中,他自然是认识的,但却说不上太熟悉。这位韩大人,年不过四十,倒是已经干到了吏部郎中这样的要职了,绝对已经算得上是年轻有为了。在杨修的认识里:这人一向还比较低调,从不拉帮结派,搞小圈子;但业务能力强,做事情兢兢业业的,很让几位上官放心,甚至都有心要栽培提拔于他;然而,这人并不溜须拍马,也不怎么去刻意的交好上官,一直都是独来独往的性子。当然,这倒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每个人为官之道不同,人生追求也不同。有些人就是喜欢“洁身自好”,不爱出什么风头,这可能只是性格使然,或者说人各有志嘛。
只是,让杨修没有想到的是,一向低调做官的韩林,竟然在这么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候,跳出来搞了这么一出,这又是何意啊?这显然不太符合他之前的人设嘛?而这样的事儿,是绝对没有可能只是因为一时兴起,心血来潮的。再想到,韩林的提议是要在监国的候选人中加上升平公主,那么说,他是公主殿下的人?或者应该说,是有人希望公主出来监国,不过原因则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希望秦王或者宁王上位。
然而,升平公主殿下,她本身并没有什么势力啊。仅仅靠一个韩林给她提名,那有什么用啊?只是,韩林难道只是出来捣捣乱的?杨修摇了摇头,虽然不太熟,但他还真不觉得这位韩郎中,会去做这么无聊无脑的事情。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做事时那都是有的放矢的。有些时候,即便是看起来是在乱枪打鸟,但事后便会发现,那不过就是一种战术,是在放烟雾弹。但他们真实的目的,一定隐藏其中,需要一颗慧眼去拨开云雾,才能看得清楚明白。
换个思路再想,韩林为何要在临近投票时,才提起这事儿呢?早上廷议时,他为什么不早说?难道是故意的?想要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嗯,这倒是有可能的。秦王和宁王互相争个你死我活的,若要插进来,也确实没有必要太早进场,以免过早的招来他们两家的火力攻击。先来个坐山观虎斗,再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术运用上还是很聪明的。想到这里,杨修心下也忍不住点了个赞,不由得轻轻点了点头。
这么想的话,韩林这般费尽心思,那很明显就是有备而来的。考虑到他的诉求是推升平公主出来监国,可是成功的可能性大吗?朝廷中有谁会支持她呢?杨修不由得仰起头,目光炯炯的,缓缓的在乾阳殿内外扫视起来。当他眼神扫过老神在在周衍和唐龙时,忽然眼神一缩,灵光一闪:咦,对啊,怎么忘了这两位大神呢?别看他们坐在那两个投票箱子后面,只是作为公证人,也并不参与投票,但谁说这样子,他们就影响不了此次投票了?先说周衍,周家本来就是传承了数百年的世家大族;而他本人不但是帝师,也曾位及人臣,更以太师之衔致仕,虽然远离朝堂多年了,但门生故旧遍布朝堂,其影响力绝对不可小觑的。而唐龙,作为人朝两大世家之一,表面上看,不涉及朝政,但谁还会真当他们家啥也不是吗?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知道人家的大门上可是写着“与国同休”四个大字的。
这两位大佬,若是一起出力的话,那绝对是有可能改变局面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是什么?杨修又移动目光,望向陈庆之、徐尚、苏沐、周勃。在看见周勃半眯着眼睛站在那里时,杨修又很自然的想到他那个学生——张恪。刹那间,杨修忽然、似乎、想通了什么:张恪、升平公主、宁王、唐芯、拒婚、出逃、转运司、矾楼、高芝。一系列人、物、事,快速地在杨修脑海之中过了一遍。而后他又想到:张恪与周勃的师生和翁婿关系;张恪与唐家的交情;张恪与两大城主徐尚、苏沐的关系;周家与唐家是世交;张恪与矾楼高芝的绯闻;他们这些人和宁王的种种纠葛等等。
杨修忽然之间摇头失笑起来:呵呵呵,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高,实在是高啊!大家剃头担子一头热的,却原来人家早就布好了局,今天纯粹只是过来演一场戏的。想必等一会儿,结果出来后,有些人必定要惊掉下巴的。
身边的几个人,忽然瞧见这位吏部的杨侍郎无故发笑,不由得好奇的走过去,询问起来:“杨大人,因何失笑呢?”
杨修闻言收敛起笑容,却又忍不住再度摇了摇头,轻叹了口气。随后,他抓起一支笔来,蘸上墨汁,也不避着身边的人了,直接在木牌上写下了四个字:升平公主。随后,便去往投票箱将木牌投了进去。
那几个人自然是看到了他写的是什么了,脸上全都是错愕不解的神色。对于杨修,他们还是比较佩服的,因此见他居然投票给了升平公主,不免让他们浮想联翩了。可是,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杨修为什么要这么选?他们又拿出自己的木牌看了看,一时间,犹豫不决起来。望着前方杨修义无反顾去投票的背影,最终他们咬了咬牙,擦掉了自己那块木牌本来已经写好的字,重新写了起来。
投票箱虽然一直在哐哐哐的响着,但毕竟有一千多号人了,因此整个投票时间也花了将近两个时辰。当汪直连喊了三次:“请尚未投票的赶紧投票,过时作废。”眼见,再也没有人出来了,汪直便宣布道:“投票结束,
此时,宫中侍卫从外面搬进来了三张桌子,放在周唐两人面前,这三张桌子分别代表着三位候选人。侍卫们提起投票箱,轮流从两个箱子里抓取出一个木牌,递给两位公证人唱名后,并将木牌上的字迹示之于众人后,再分别放置在其中一张桌子上。这般做法,在众目睽睽之下,自然是做不得假的。随着计票的进行,每一张桌子上,木牌逐渐的叠高起来,十个木牌为一组,然后再另起一组。如此,哪怕是在殿外的人,也能大致的看清计票的结果。
计票的过程里,代表三个候选人的桌子上,木牌的数量肉眼可见的交替领先着。虽然,看起来并没有谁能取得较为明显的优势,胜负一时之间还不大看得出来。然而,秦王和宁王却是开始感觉到不对劲儿了,因为他们没有想到他们那位话都说不了的公主妹妹在票数上居然和他们不相上下,这不科学啊!为什么突然间有这么些人出来支持她呢?原本以为那个吏部郎中的提议,不过就是他个人为博取眼球的个人行为的。然而如今看来,莫非这并不是什么临时起意,而是一场处心积虑的布局?
随着计票的持续进行,秦王和宁王赫然发现升平公主的票数居然已经开始小幅领先了,这个时候他们也终于意识到,他们确实是被算计了。临时起意的话,怎么可能拿到比他们还多的票数?要知道,为了今天,他们两方都是早早的布局,四处的活动的,无论是他俩之中的哪一个领先,都不奇怪的,然而偏偏领先的是那个临时增补进来的升平公主?这怎么看都不符合常理的。联想到,那个姓韩的郎中,非要在投票前一刻,抛出来那个提议,这不仅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令得他们都无法仔细地思考和评估,更将他们一段时间以来的苦心布置,瞬间击破了。因为他们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会有升平公主这个变数,自然也没有对此做任何的应对方案。大意了,大意了啊!这到底是谁设下的这个局啊?
就在秦王和宁王纷纷感觉到不妙,六神无主时,抬头一看,升平公主桌子上的木牌已经又多了好几摞了。秦王和宁王有心想要叫停,然而,他们最终还是强行控制住了自己。他们没有在投票前第一时间就坚决提出反对,如今眼看着人家就要赢了,这个时候叫停,显然是非常跌份儿的,这脸还真的是拉不下来啊!堂堂皇子,这种事儿还真的是做不出来啊!两位皇子,一时间都仿佛失去了魂魄般陷入了呆滞之中。最终,此次的竞选结果出来了,许多人在惊掉了下巴的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了朝堂上的风云变幻,波澜诡谲。